2018,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2018,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IT资讯

2018,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习近平主席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在近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也成为了屡次被提到的高频词汇。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2018政府工作重点。 作者就从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在2018年3月6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提到了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如何做好乡村振兴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提到, “让教育和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种“ 新动能”,让乡村教育助推乡村产业。让公平教育使农村的孩子,有平等机会成就人生的梦想。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提出,“ 通过发展农村”大教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全国政协委员刘慕仁提出,“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挖掘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 产业的文化, 民族的文化,抓好乡村风貌改造。“

 

本文沿着几位政协委员的思路来谈一谈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 一. 利用信息化技术普及教育管理和提升教育质量

在任何一个国家, 人们都面临着极少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应对极广大的教育需求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 在任何一个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需求相比都是极其有限的。 而面对我国目前的“振兴乡村”发展重任, 做好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环节, 也是我们发展产业升级的立足之本。

 

幸运的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时代发展契机。 信息网络的建设, 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成熟使得每位学生以低成本的价格获得高水平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在美国, 由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学者,已经研发出来一套人工智能算法。 该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根据学生理解的程度自动匹配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及通过摄像头捕捉学生面部表情就能过判断学生是否听懂教学内容。 而该人工智能算法同样能够用于员工和干部培训,提升各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因而,技术的发展成熟使得我们拥有时代赋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普及教育 管理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巨大发展契机。

 

  • 二. 利用信息化技术深挖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及相关配套服务业。

中国乡村存在大量保存相对完好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 这些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亟待保护。 对文化现象的保护, 是需要专业的系统化的整理和梳理, 才能形成文化向心力和话语权。 基于文化之魂之上, 我们才能够发展好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同时做好教育工作, 发展旅游和配套的服务业,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刘慕仁提出,“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挖掘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 产业的文化, 民族的文化,抓好乡村风貌改造。“

 

而基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人文学, 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目前的文化现象梳理和整理的效率问题。 同时, 基于数字人文学的成果之上, 我们能够获得大量的有含金量,有价值延续性和持续性的营销内容和手段。 例如下图的谷歌文化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引爆的趣味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具体内容参见我的上一篇专栏《如何打造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2018,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google 文化学院发布了一个让用户找到名画中的自己的应用, 引爆了社交网络

 

  • 三. 加大建设信息化技术网络, 加大对基层的管理、 监督和指导。 为制定准确的政策和决策提供可视化的判断依据。

 

目前信息网络的发展程度已经能够实现实时的舆情监督,为 无孔不入的管理和监督提供可能。 现在国家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因此我们以一个特色小镇景区做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谈谈信息化建设对基层管理、 监督和指导意义。

例如在一个景区, 我们在门口设立人脸识别系统, 在各大主要路径和在各大消费点安装摄像头。这样就能够构架起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 为管理者收集各种有价值的数据。 如在景区的主要路径收集到的数据能够提供人流量监控, 路径识别, 游客关系识别等等,就能够给景区管理者提供优化管理和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而在各大消费点安装摄像头,实现获得游客消费信息, 心情信息和 把客户的消费行为跟CRM系统做捆绑, 能够准确的控制景区产品和商品定价, 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准确把控。 从而使得景区能够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消费奖励政策和对不同类型的消费产品作出及时调整。

 

以上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信息网络的建设对产业升级, 捕捉市场需求和调整相应的市场策略和产品服务的积极意义。 随着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大部分地区朝着向第三产业转型发展, 针对市场和消费者建立准确及时和有价值的信息网络建设是各地所必须的。

weinxin
微信
扫一扫